
很創新的大陸時裝電影,看完後我想到的是貝克特。
很特別的電影片名,加上誇張的平面設計與堅強的拍攝團隊,
斯琴高娃、周潤發、許鞍華、杜篤之、廖慶松,久石讓,
還有其實我最想了解的內地火紅劇作家,李樯,不認識,
但他參與的作品和他的年輕讓我很好奇。
而許鞍華是兩岸三地少有的著名女導演,周潤發與斯琴高娃也都是難得的一時之選,
這樣的組合能迸發出怎樣的火花,特別是難得回鍋又飾演愛情騙子的周潤發會有什麼表現,
觀賞之前是很期待的,好奇的更是內地的創作環境能孕育出怎樣的作品。
自由是創作時不可或缺的元素,就曾有久待大陸,擔任過對岸戲劇名校教師的台灣前輩在聚餐時說過,
他覺得大陸在創作這方面是永遠也趕不上台灣、香港的,除非他們離開現有的制度,
不然過大的政治包袱與言論自由的鉗制,往往只能讓他們在樣板戲中的框架裡求變化,
或者是在網路改編的賣座舞台劇中得到另外一種的自己與揮灑空間,
但那都不會是真正能夠反應他們心聲的作品。
劇情是由故事中斯琴高娃飾演的姨媽,遇到了各種不同的情況,自己的親生姪子寬寬、
為了女兒不惜碰瓷騙錢的金永花、不知道到底算不算愛情騙子的潘知常,所串起來的一連串生活故事,
有人認為,其實這部電影在講的,反映的就是現在大陸所遭遇的情況和現實生活中的困境,
每一個人物都是一種類型的代表,每個事件都是種現象,講的是大陸的真實生活,
反諷的是大陸人民的生活姿態。
寬寬代表的是種新生活,有錢的暴發戶、迷戀網路,喜歡用錢解決事情仗勢欺人,
金永花是普遍為了錢想盡方法的代表,從一開始可能利用女兒生病的騙子形象、
到掛了條魚在姨媽家門口表示感謝後默默離開的質樸,是農民的形象也是受苦民眾的縮影,
而潘知常有騙子的行為、也許真是騙錢騙感情,也許他也是受害者,
但表現出的藝文涵養,戲曲的演唱、收藏的戲服,居住的豪宅,
或許也真是一種社會向錢看、經濟起飛後藝術的沒落與沉淪代表。
而姨媽就是近代中國人的投射吧,有學歷、有能力,不甘心一輩子就這樣過去了,
作了點選擇,也背負了很多不敢面對的種種,然而當日子還是要過下去時,
終究還是得回到自己曾經拋棄、不願回顧的家庭(傳統倫理文化),
面對自己的親生女兒(自己的行為與過去),而一段他以共產黨員身分叫公安來取締菜市場小販的插曲,
看起來就真的是有點新鮮(沒見過)、有點過時(用了幾十年),
在2008奧運將來之時,又諷刺又真實。
看的時候是平平淡淡的隨著劇中人物起伏,沒有大喜大悲的只是看著故事情節發展,
但是看到最後,姨媽像是認命的打掃著丈夫看著電視時不停滴下的牙膏泡,
默默看著女兒和她男友的爭吵,在冰天雪地的寒冬裡吃著鹹菜、饅頭望向遠方,
一下子之前累積的感覺全都湧上來了,腦海中浮現的是一種熟悉的經驗,在看完貝克特終局之後,
從心中油然而生的孤寂、沉思、寧靜、惆悵和空曠,畫面是平靜的,腦海卻很忙碌的審視著。
我不了解對岸、不知道他們的生活型態歷史演變社會問題價值觀與困難,
但是,同樣的感受到那一份也發生在我們生活週遭、每天不停上演的生活。
那麼真實、那麼相同,那麼的同樣讓不停感受著已是這生活中的一份子而努力學習遊戲規則的人,
適應這份不適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