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創新風格強烈,在細節處滿佈用心的作品

這是一部看了會覺得導演和攝影很厲害的電影,在視覺風格上很不同,
而且也是近年來少數的跨國合作,結合了日本與臺灣,運用了新的茶道創意,
而誕生了鬥茶這樣一個新的概念與作品,而這部電影的結合之中,
我最好奇的其實是導演王也民是如何能夠到現在才出線,以及怎樣談成了這樣的跨國製作。

而身為楊德昌的弟子,一定是有很大程度的幫助的,
因為我正式的認識一一,便是從我在紐約的日本籍助教身上得知的,身為他的弟子,
親身參與那些作品的製作過程之後,一定在電影上有其獨特的見解和認知,
就像魏德勝一樣,而一名好的人好的導演,果然影響的不只是當時,連帶的也創造了些未來。

而電影的傳承,我們不像是對岸,以第幾代第幾代導演的方式相傳著,
大家都各自山頭、百花齊放的以獨自自身的才華綻放,這樣也不是不好,
但師徒間的情誼總是淡了些,而那些好的似乎留下來的也就少了點,
取而代之的是一次又一次的創新與實驗,然後在大師的包袱與影子之下,
我們試著走出不一樣的角度和眼光。

所謂的跨國製作在亞洲來說也已經漸漸成為常態,畢竟電視劇風行,
換個語言賣遍亞洲區是越來越普遍的事情,
光流星花園能在台灣、大陸、日本、韓國四國輪流翻拍就也可以說是奇聞一樁,
而這樣代表的是,電影這種必須靠各國票房支撐的產品,如果能讓他順利成為聯合國的共和軍,
那在宣傳與銷售上很自然的就已經跨出了成功的第一步、
無極、如果愛都是同時有著中港台明星加入的作品,
無形的他的目標自然的就延伸出去到了華語以外的市場,而這一點是我們應該努力卻始終缺乏的。

不外乎錢與人,得有足夠的錢請的起那些家喻戶曉的人,
而我們自己也得推得出夠份量的演員,而這一點是臺灣比較缺乏但漸漸改進的了,
松鼠自殺事件的窪塚洋介、給我一隻貓的武田真治、詭絲的江口洋介,雙瞳裡的大衛摩斯,
臺灣的電影有越來越往外走的現象,然後,我們最需要的恐怕還是演技、
實力與票房兼具,具有號召力的明星,而在日本擁有廣大粉絲的F4周瑜民,
可能就是鬥茶成型的重要賣點之一。

跨國製作在我看來最重要的是資金與回收的可能,
這是投資者最考量的,而我們能端出怎樣的菜來賣到世界各地,
是製作層面的問題了,回歸到戲劇或電影的本身,好看才是不變的真理,
至於什麼是好看,怎樣叫好看,就得靠創作者去努力了,
而我相信,跨國製作並且販賣多國版權的模式,一定是未來的主流。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nonews 的頭像
    nonews

    nonews的MUMU

    nonew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