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愛到底

 

四段式的長篇小品,重現的是給予導演的創作可能與機會

 

這是一部毀譽參半,或是被評為爛到底的台灣電影,很多人的說法是根本看不完或是天阿,
這是甚麼片阿
!
但是這其實是一種很棒的嘗試與作品,整體來說每部短片自然因為篇幅與創作的發展而受到限制,
但是就賣座成績與創造力來說,老闆與發行商是有收入有賺到錢的,
新導演有了機會可以實現創作,這樣的做法與成就是該被鼓勵,複製的。

 

而最多人批評的黃子佼導的那一段,其實是我覺得最好的一個部份,
在開頭蘇有朋與大嘴巴合作的那一段更是精華,演員的調整與場面都是調度得宜的,
而唯一最敗筆的應該是選角,要是與女主角相遇的六號瀏海不是棒棒糖男孩,
而是與角色相稱、身分符合的演員,整部片就會更完整,
對於愛情的詮釋也會更貼切。

 

早期台灣有幾部類似做法的電影,也確實培育出了幾位重要的導演,
畢竟片是要拍才會有,要真正去導戲才能產生導演的,
我衷心的期盼新作品不需要創作者們奮不顧身的找資金,而能在機會中茁壯。



 

不能說的秘密

 

明星的魅力如何呈現於票房,這是我們都知道卻找不出的秘密

 

國外的一線明星總是在片酬上獨占鰲頭,常常佔去的是整部片高達1/5的預算,
明星,決定的就是吸引票房的實力,而台灣的電影,往往缺的不是創作的可能性,
而是真正能左右票房的號召力,一個有了他,電影的資金會讓投資商感到安定,
票房能讓片商感到安心的明星,沒有的原因其實很簡單,因為我們沒有電影的產量,
所以無法一而再再而三的塑造出可能性與真正的讓演員奠基。

 

電影是絕對的團體作業,優秀的團隊絕對能夠讓一部電影加了許許多多的分,
當所有的事情到位了,就讓事情順著去運轉,就夠了,剩下的就是話題的創造與吸引觀眾走進戲院。

 

一部電影紅不紅,對我而言其實不是票房高不高,而是被知道的程度有多少,
當桂綸鎂演過了一堆國片,在對岸仍是陸小雨時,
周杰倫當紅的魅力再次證明了他在現今華人圈的影響力。



 

情非得已之生存之道

 

這是一部圈內人才好看懂,圈外人看熱鬧的偽()紀錄劇情片

 

對於電影其實我們都有很多想像,對於拍電影的內幕其實我們都只能想像,
一部藉著拍電影來同時檢討電影拍攝與自我心理的過程情境實況電影,
能幫助我們的可能不是在於當下的觀賞經驗,而是在於未來實地參與時的不斷反芻,
而到底拍電影是不是一種打手槍的過程,就見仁見智的驗證在每階段的摩擦過程裡了。

 

動人的是片中主角的反省與改進,與身邊不停產生的許多光怪陸離相比,
他對自我的追尋和藉由拍片過程得到的來自家庭與女友的救贖,
是這部電影裡頭真正美麗的部分,對我來說。



 

愛情對手戲

 

一部來自義大利,拍攝現場與現實人生交錯的真實電影

 

片中描述的是一個新人女演員與明星合作拍電影的過程,
交錯的是螢幕上電影的情節與真實人生相符合的過程,穿上古裝她倆是中古世紀的伯爵夫人與偷情的軍人,
下了戲是一位當紅的明星與墬入情網的女新人演員,故事在這樣簡單的架構中開展,
然而有了兩位實力堅強的演員參與後,全場戲的焦點就不再是任何與電影有關的技巧,
而是單純看演員能夠做到多好。

 

說真的,情節和劇情的起伏是很平淡的,或許看多了台灣高潮迭起的連續劇,
難免在過程中預料、猜中了許多事情,也就失去了觀看的樂趣,但距離看這部電影好久了,
情節演甚麼只記個大概,但是對於他們所展現的情感和動人,到現在仍然記憶猶新。

 

過多的刺激與戲劇化真的是我們所需要的嗎,
真實一點,動人一點,平凡一點,我想可以留得更久、更長一些。



 

阿拉丁與風雲決

 

迪士尼早期的經典動畫與難得一見的華人動畫作品

 

那一期的迪士尼動畫有幾個固定的風格,歌舞片,不同的異國情調,可愛逗趣的丑角,悠揚動人的主題曲,
也因此成了兒童界必看的片,一次又一次的成為幾乎每個小孩童年的共通回憶,
多年後再看,學過了動畫知道了影片的製作技巧,從單純小孩子的眼光,感佩於他們對動畫的付出與用心,
不只是在於繪畫和技巧,更重要的是對於劇本的計較與重視。

 

風雲是我對香港漫畫很重要的認識與里程碑,而它的地位在華人的漫畫界也是無與倫比重要的,
這一點從它的電影與戲劇改編次數就可以看出來,它是多少人心中共通的記憶,
如果金庸是紙上世界的武俠代表,那麼風雲絕對是紙上連環分境的指標,所以我們對它的認識與了解是相當深厚的,
當其中的基本精神與宗旨崩解後只剩下虛幻的外殼,這樣的作品改編就很難獲得認同。

 

動畫是長期巨量的投資與金錢燃燒,也才這麼樣的難以入手,
很希望台灣能夠再度出現除了魔法阿嬤以外讓人衷心喜歡、留住的作品。

 

音樂人生 KJ

 

一部長期投資與精準眼光驗證的紀錄片

 

偶然的在金馬獎大獲全勝之前就看過了這部獨特的音樂紀錄片,
佩服的是導演長期關注音樂神童的眼光與投資,驚人的是黃家正這樣一位獨特、
不一樣,絕對與眾不同的音樂天才的誕生與存在。

 

紀錄片的長度能夠決定影片的深度,而從KJ小時候出國演奏一路記錄到高中畢業出國念書,
這樣子長期的投資真的不得不佩服導演的毅力與決心,而黃家正的成長更是完全跳脫了一開始所擁有的期待,
變成了最曲折的劇情與戲劇化,而這其中也包括了他本身家庭結構關係的改變,
讓整個故事的發展增添了許多變數和元素,也成就了這部與眾不同的紀錄片。

 

好的題材是可遇而不可求的,特別是當紀錄片這種需要耗時許久才能看出結果的種類,
但是該怎麼去經營與面對片中被拍攝的對象,從中擷取自己想說的,要被看見的,一直都是很困難的,
因為透過鏡頭看到的,是真實卻也被篩選的人生,要呈現出來的也是被塞選過卻真實的人生,
但是因為記錄片的特殊性,會讓我們容易忽略它也是節錄的,而選擇了全然的相信。

 

張經緯成為了金馬史上紀錄片導演的最大贏家,其中我覺得功不可沒的是背後出資的基金會CNEX
他們投資的觀點與角度是站在一個很好的高度去支援華人世界的紀錄片導演的,
和公視的記錄觀點相比,更多元的接觸了台灣以外的議題和世界,
會是個有志於從事紀錄片的工作者們的新方向。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nonews 的頭像
    nonews

    nonews的MUMU

    nonew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